湖北恒信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主动思考 延伸服务

以不断自我变革来满足客户的全部需求

湖北恒信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帮助客户实现最优的能源项目投资目标

一进缅甸(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至达贡山镍矿 输电线路EPC总承包工程踏勘现场)

恒信电力    企业要闻    一进缅甸(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至达贡山镍矿 输电线路EPC总承包工程踏勘现场)

时间回到2008年11月,我曾任职多年的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决定参与中国有色集团缅甸境内架空输电线路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投标。该项目是为达贡山镍矿厂区用电服务,以供给镍矿开采、冶炼之用。达贡山镍矿工程是中国有色集团公司投资,为中缅两国合作的大型项目,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本工程线路由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出线,至缅甸达贡山镍矿220kV变电站,推荐建设方案为全线双回路,长度约150km 。

挑起重任

由于湖北院此前还没有完整的海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及业绩,而我之前参与过埃塞俄比亚电力工程设计,算是有点海外项目经验,故被邀请参加了项目投标策划的评审。我在投标策划会上提出两点意见:如果要参与,(1)需要有线路路径经过区域的地形图;(2)需要去现场实地踏勘考察。会议决定这项投标的牵头工作由我负责。 

 

(一进缅甸整体行程图)

 

“老甘”在机场(右为“老甘”)

 

军管难题

在国内,现场踏勘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在缅甸(军管国家)却并不容易。首先是没有踏勘所需的大比例地形图;其次是单凭有签证的护照也不能随意通行,还要有政府批准的路线行进计划图,俗称“路条”(在规定时间,规定路线上通行)。

为了解决第一项,我们专门购买了法国的卫星图片,出发前在计算机上生成了三维地理模型,凭借这一准备工作,我对线路的基本走向及方案,己经有了一些思路。

而第二项工作推进不顺利,只好办了个旅游签证,由云南边陲的瑞丽口岸出了国门。

此行5人,由我牵头负责,李建桥负责结构专业,王新安负责测量专业,李芝军负责地质专业(兼顾此行生活委员),邹永寿作为施工建设管理特聘专家参与我们踏勘。

 

(“老甘”准备从瑞丽口岸进缅甸了)

 

入境下马威

瑞丽口岸出境后是缅甸的木姐(地名)。从瑞丽出海关,很顺利,但从走进缅甸那道用铁丝筑起围栏起,仿佛是玩穿越了,回到了我儿童时的中国,那种荒废,无以言表。赶紧排队办理入关手续吧,全人工登记、核对,那节奏,如同慢境头回放。

好不容易,登记完成,刚以为没事了,就被两位穿便装的人叫进了一个房间,收了我的手机,在我身上象征性地拍打了一下,指了指我的钱包。我立刻明白了,不就是要点小费用吗?哪需要如此吓唬我呢,我大方地给了他们200元(人民币)。在缅甸人员工资极低,收了我的钱,另一个人立马将进缅甸门为我打开,赔笑地将我迎进了缅甸。从那刻起,我就知道了,在缅甸,用钱说话,真管用。

 

(“老甘”一行在缅甸木姐口岸等旅行社的车)

 

  踏进缅甸

进了缅甸,我们就傻眼了,来了两位女导游,原先旅行社承诺的配备越野车根本就是假话。团队就有人提议,“回去吧,没有车,怎么去踏勘现场呢”。但就这样返回去,也实在没法交待呀,商量了半天,我们决定现场租两台车。当晚,我们就在木姐住了下来,并在市场上兑换了缅币。

 

(同行人员李芝军在清点缅币)

第二天我们就向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出发了。瑞丽江水电站,距我国边境约70km,由中国人建设,中缅两国共同维护运行。中方人员听说我们要来做后续外送线路工程,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站在瑞丽江电厂主厂房楼顶,对照我带去的卫片图,周边全是高山大岭。已有出线输电线路均是由国内方向来,再返回国内方向去,只有我们的线路是向北,指向缅甸北部中心,我看到了线路约2km范围。万万没有想到,在投标文件完成前,这是我唯一看到的2km现场。

 

(“老甘”一行在水电站出线龙门架的平台上)

(瑞丽江水电站进出线外景)

 

(在离开水电站的路上修车)

完成了瑞丽江电站的踏勘后,我们再次返回口岸,由于是旅游签证,没有路条,只能走大路,但我们仍然说服导游,尽量往靠近线路的地方迈进。说服了导游,但司机不干了,偏离路线,他们就要加钱,没有办法,只好随他坐地起价了。

 

(从木姐去八莫的边境道路)

 

艰难踏勘

缅甸的路况,差的难以想象,加上我们租的车没有越野功能,一遇障碍,就得下来推车。但总算找到了一条沿伸去我们线路的路口,我感觉能沿此上山,但在路口,被一位枪兵拦住了(民族武装),我们让导游帮忙,向他说明了情况,他还算友好,请示后,同意我们上山,走了约5km,我们的车实是爬不动了。上不了山,我们只好再次返回边境口岸。

 

(一进缅甸拟建输电线路周边行程图)

 

(边境道路上的木制桥梁)

 

(满天遍野的森林及灌木林)

 

(缅甸的营运车)

进去不了输电线路中间,但我们的签证可以去缅甸的大城市,如:曼德勒、仰光、密支那。并且中国有色集团在曼德勒有办事处,所以我们决定前往曼德勒,去见业主,说不定我们还可以去达贡山看看。

去曼德勒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条是沿大路乘坐大巴,经腊戍,但此路距我们线路较远,被我否定了。另一条是沿边境线去另一个靠近中国的边境城市密支那,听导游说,那里有飞机及火车去曼德勒,最后,我们均同意了此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我可以经过线路方案上最主要的131国道,我想沿国道进线路中间看一下。去密支那的边境公路为碎石公路,路况也很差,常常需要推车,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来到了131国道的交叉口,但路口由克钦邦部队把手,我们才开了约5km,就被栏下,由于没有路条,当兵的根本不听解释,不让通行。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直接去密支那。

一路艰辛,再次让我领略到了缅甸极其落后的交通状况及住宿宾馆。能吃饭的地方,都是华人开的,他们中间有明朝、清朝来的,也有文革前来的,虽然也很穷,但他们在缅甸的地位还很高,仅次于和尚的地位。来到密支那,打发两台所租车辆返回了,这个地方靠近中国,是克钦邦邦政府所在地。据说在明朝时,这是中国的地盘。

 

“老甘”(中)鼓励同事“老李”(左)继续前行

 

火车体验

密支那是缅甸第三中心城市,这里有飞机、火车,还有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可以直通曼德勒、缅甸首都及港口城市一仰光。最重要的是,从密支那至曼德勒的直线,正好与我们输电线路路径方案形成正交叉,我们首先想到是买飞机票,可以乘飞机,从空中察看我们线路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但由于密支那飞曼德勒的飞机,每十天才有一个航班。时间上紧迫,由不得等待,我们只好决定改乘火车去曼德勒,途中还可以利用临时下车的机会,看看线路的终点情况。第二天我们就乘火车,沿伊洛瓦底江由东向西向曼德勒进发了。

缅甸火车,估计与我们国家东北地区抗战时的小火车一般,米轨,一路摇摇晃晃,像过山车一样,我们坐在头等仓,人少点,普通车箱,到处坐的是人。比较奇怪的是,火车还要给牛、羊让路,利用火车暂停的机会,还有人将自制拖车搬上铁轨,挂在火车的后面,带他们同行。这火车坐的,骨头震的都散架了,苦不堪言。

 

(火车站外景)

约深夜十二点,火车总算到达达贡山附近的车站,我们临时下车。黑压压的夜晚,没有一点灯光,除了能听见江水声,什么也看不见。凭感觉,这一带周边有山,但并不高,对照卫片地图,我判断此处是平丘地形。虽然在江边,但由于距仰光还有近千公里,海洋气候影响较小,总算有了小点收获。

 

(吃饭,是最开心的事情)

 

(坐着小火车,也很开心哟)

 

缅甸皇城

火车在第二天早上才到达曼德勒,这里曾经是国王的居住地。但城市建设实在落后,除了人口多一些,还不如中国的边远乡镇。没有一条好公路,汽车、牛车都可以上路同行。展现在眼前的皇宫,看起来金碧辉煌,但估计当时也是被建设者骗了,主要采用玻璃装饰。估计当年,缅甸国王用大理石和玉石,才换回了当时的高科技产品——水银反光玻璃。

这里旅店条件还不差,但供电是没有保证的,他们都备有发电机。中歺馆也还行,全是华人的,利用此机会,我们也了解当地的人工、原材料等。只可惜,在这里除了中国人开有玉石之类的加工厂外,街上连钉子都难买到。

 

(业主代表徐锋(左二)向我们介绍达贡山建设情况)

在曼德勒,我们的去拜访了业主办事处。见到我们,办事处领导非常高兴,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达贡山矿区建设情况。我们提出想去看看,他也同意,但前提是需要办理路条,估计要等半个月。我们可等不了那么久,只好让他在我们带去的卫星图片上,将达贡山的大致位置标示一下,这也算个大收获。同时,我们了解到,湖北院是第一个为此项目来缅甸境内实地考察的公司。

 

(同事王新安(右一)与业主代表徐峰(左一)交流)

 

结束行程

为了实地考查货运情况,我们又乘飞机去了仰光,仰光位于海边,其地位相当于我们国家上海,但感觉比曼德勒要好很多。我们无心久留,去海边码头看了看,就决定返回了。原来本想从仰光再乘飞机,返回密支那,在空中看看输电线路中间到底是什么情况,但同样的原因,暂无航班,时间上也等不了。我们只好告别导游,直接乘飞机至昆明,后转武汉,完成了第一次缅甸之行。

缅甸姑娘

十来天的缅甸之行,两位女导游,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在机场,也许是这十多天的行程太过艰苦,我们真的是含泪话别,尽管我都叫不上小姑娘的名字。他们祖上也是华人(也弄不清楚是第几代移民了),她想去瓦城(曼德勒)上大学,做导游只是暂时的,她私下骂偭甸军政府,支持昂山素季,支持民选,是个狂热分子,与她小小年龄,并不相称。一路甘哥前,甘哥后叫,哄得我每天笑呵呵的。

 

(可爱的姑娘,为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祈祷)

分手时,她坚持要与我们合影,我们相约,如果成功中标缅甸工程项目,一定找她聘请她当翻译兼秘书。相约容易相见难,人生轨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过了,也许就是永远。

 

(在缅甸姑娘(左一)导游陪同下察看仰光码头)

尽管我之后在缅甸,多次试图联系小姑娘,托人帮忙寻找她,但都没能成功。最接近的一次,是与她妈妈通了电话,说她在瓦城上学去了,想与我们在一起,但眼下陪不了我们。

 

(“老甘”下定决心,坚定前行)

 

(与缅甸姑娘在一起)

第一次走进缅甸,短短的十天就非常艰难,落后的基础设施、混乱的社会治理、不熟悉的人文环境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是这些挑战让我前所未有的兴奋,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如果能取得成功,建成一条中国标准的输电线路,那是值得一个工程师骄傲一辈子的事。

所以再多艰难,我从未想过放弃,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拿下这次投标。我们搜集了建设所需的材料采购、通关、运输的相关政策及流程,并沿途的所见所闻、实地照片,后期全融到了技术投标文件里。第一次的缅甸之行换来的是翔实的项目情况记录,这也深深打动了评标专家,为我们的最终中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11月25日 15:59
浏览量:0
收藏